close

經過再耕園的一樓總會被一抹晶瑩光彩所吸引,就是被稱為蜻蛉玉的琉璃珠;剔透的質感歷經火的試煉,在藝師職人的技藝下,散發出純粹的光芒。

琉璃珠經過千錘百鍊之下,在千度高溫的不斷纏繞冶煉,才形塑出各種風華的形象色澤,就像蜻蛉玉的蜻蛉,蜻蜓的別名,取其蜻蜓眼睛之晶瑩剔透的特色,因此,蜻蛉玉又有琉璃珠的美名,自古來賦予尊貴情操及賜福庇祐的力量。

更可貴的是再耕園蜻蛉玉工房中的每件作品,在完美的背後都有一則讓人動容的生命故事;接觸再耕園是一份機緣,第一次進入再耕園是陪同學來做碩士論文的訪談,我記得是「非營利事業產業化」這個題目,做完訪談後逛逛園區,經過一面櫥窗,目光不由自主被一片剔透的光采吸引,覺得很美但匆匆一瞥,也就過了。但人的緣分真的很難說,在社工學分班的實習課程,選擇了再耕園為實習機構,實習生的身分讓我能更深入的了解及看到機構的內部,再次接觸蜻蛉玉工房後,這次不單單被琉璃珠表象的美吸引,而是為作品內蘊其中的生命力量讚嘆。

在過去,身心障礙者在職場中總給人勞力低階的形象,再耕園希望能透過蜻蛉玉的習藝培訓,讓充滿創意巧思的身障朋友得有技能揮灑的空間。教導這些身障朋友的許金烺老師勉勵這些朋友「人的耐性有多大,成就的事情就有多大。」讓他們克服身體上的障礙,不畏高溫的火焰,拿著玻璃棒,以微微顫抖的雙手,加入自己構思不同的花樣,使得工房的琉璃珠作品可以更豐富。

 一件優秀作品的創作,難能可貴的地方除了在克服身心障礙的限制,許老師表示:「忍受高溫還不是做琉璃珠最困難的,最精華的部分還是在研發與構圖的部分,需要對作品的結構組成有深刻了解,還要有高度的創意,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琉璃珠藝術。」

任何一項藝術的真正重心,都在自我心靈的鍛鍊和發展,不過是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培養,也就是運用人工技巧﹙術﹚來捕捉「美」﹙藝﹚。讓我感動的是一般人看到的美好其實經歷多少失敗,從一無所知的開始,學習基礎的概念、到克服對火的恐懼、理解了玻璃的特性後,再學習製作技術到實際燒製成品。

原本是鉛與玻璃的原料經過千錘百鍊成為美麗的琉璃珠,就像這些藝師突破身心障礙的種種限制,將生命的磨難化成對琉璃珠創作的熱愛上,這個昇華的歷程令人感動也讓我們為他們喝采,下一次如果有機會經過再耕園,請駐留下您的腳步,細細欣賞這些琉璃珠散發出淬煉生命的瑩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gd0528526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